[编辑]教学计划共含10篇,由的会员投稿推荐,小编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教学计划给你一篇教学计划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根据实验区省份文综历史试题的特点及高考阅卷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整合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及复习策略,特制订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需特别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注意比较,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改革,努力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基础性。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结构类知识的广度,更加重视对结构类知识的把握,就是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查表现在知识考查的基础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知识的考查,着重考察学生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第二,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体现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重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单地考“热点”,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体现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查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查也屡屡出现,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查。
第四,研究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倡导的。20xx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根据地示意图的判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体现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注意以地方相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20xx年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山东卷第29题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20xx年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20xx年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20xx年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20xx年12月16日-20xx年1月底(45课时)复习选修Ⅰ、Ⅲ。
20xx年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20xx年3月-4月二轮复习。
20xx年5月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20xx年7月21日-20xx年2月。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具体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从新的高考制度的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听):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 ……此处隐藏10757个字……。
2.请按图2.2-3的演示做一做
首先,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 ①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②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结论:
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音叉振动的幅度————,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音叉振动的幅度——————
2.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
————————————
3. 振幅 (填是或不是)确定响度的惟一因素。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
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与发声体的——————.(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四、当堂训练
(一)过渡语: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当堂检测题。10分钟完成。
1.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个音叉,发出声音的不同之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4.使用复读机学习英语,调节音量按钮时改变了声音的( )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5.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二)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第10篇:教学计划本文系列之一教学计划范文,你可能需要。
本学期是学生升学关键的一学期,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时间短、任务紧。扎实搞好中考复习,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前提条件,推进高效课堂,科学有效地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初中三年所学思想品德的知识,以及学生对所学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效的提高学生中考考试的学业成绩,按照学校教务处的安排,特制定九年级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复习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校九年级(1)、(2)班学生通过两年半初中的学习,在思想品德方面基本上懂得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性。但由于受社会的影响,加上本校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学生的思想波动性比较大,特别是(2)班,有部分学生有厌学、只顾贪玩、享乐的不良现象,有上进心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知识学得不活,缺乏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个学期要尽快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让他们顺利的毕业,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二、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标准,以随州市考标为指导,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巩固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程中重要的内容知识点,学生能够灵活的应用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全面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会考试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有效的提高学生中考考试的学习成绩。
三、教学内容
1、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本和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本;
2、20xx年随州市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说明与指导;
3、20xx年5月1日----20xx年4月30日国内外重大时事;
4、强化模拟训练。
四、时间安排
根据时间的关系和现有的复习资料,教学与复习的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月至4月初。完成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教学,然后进入全面复习,主要采取地毯式复习法。第一轮复习的时间最长,也是夯实基础的最关键时期。每年中考试题几乎都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熟悉课本非常重要,所以采取地毯式复习。
对七年级--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本中所有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两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结合教材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理解、运用,并使其系统化。
第二阶段:4—5月。专题复习,以随州市考标为指导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国内外重大时事、时政热点进行讲解,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时事与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并进行分类的训练,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方法的训练。侧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第三阶段:6月。进行综合性复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广泛收集资料,精心编选好符合中考要求的综合性题目进行训练:首先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
第三:时政热点训练.集时政、所学理论、青少年成长三方面相联系的综合题的分门别类的训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后,选类型训练,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考前一周左右,学生自由复习,教师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少背多思,让学生自主复习的目的是避免其有过多的依赖性,让他们整理、选择上考场时的必备资料、课本,在考前要强调注意事项。
五、教学措施
从去年考试的形式、考试的题型以及考查的知识点,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学生学习的基础情况,我认为思想品德中考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单元复习,夯实基础
初中思想品德中考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基础知识分析思想、行为、社会生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做到;研究“课标”和“考纲”,明确复习限度。帮助学生梳理课本知识,使学生构建课本知识体系,指导学生细化落实考点。
(二)专题复习,整合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课本知识的某一点或时政要点、热点为载体和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把分散于教材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构成整体。
(三)适度训练,提高能力
训练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只有加强训练,才能磨练思维、开阔思路、触发灵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最终得到落实和提高。所以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该精心编制训练试题,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的习惯和心理,同时也要适度的讲评,提高学生的解题的技巧和能力。
总之,经过三轮复习,不但能使学生的政治基础知识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个较大的提升,意志品质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从而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逐步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需要的合格学生。
的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10篇教学计划范文,你还可以点击这里查找更多教学计划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格林文秘网 www.gelindaina.com 版权所有